鹰在塔吉克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作用
2024-06-09 07:31:12 2
民族的信仰是一个民族对事物的崇尚,是情感的寄托,在很多时候都会是民族的精神传承。
在塔吉克族文化中,鹰的文化就是他们信仰的纯在方式之一,是他们的精神传承之一。那么,鹰到底在塔吉克族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怎样特殊的作用呢?随小编去看看!
在塔吉克族传统文化中,由早期自然崇拜而形成的鹰文化在该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塔吉克族已经赋予鹰某种独特的文化意象,使它成为塔吉克族的民族符号,象征着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一往无前的大无畏民族精神。在民间,鹰被塔吉克族仍未是强者、英雄。由鹰崇拜衍化的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鹰笛、鹰舞、神话传说等。
塔吉克族的鹰笛和鹰舞是文化部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鹰是塔吉克族先民的图腾,至今塔吉克人仍自称为鹰的传人,鹰文化在帕米尔高原上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它已成为了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力量之源。
鹰笛
鹰笛在塔吉克族称“斯特洪诺依”,“斯特洪”是骨的意思,“诺依”是笛子的意思。塔吉克族先民制作和吹奏鹰笛的传统非常悠久。
鹰笛是塔吉克民族独有的乐器,由鹰的翅骨做成,故名鹰笛。鹰笛共3孔,竖吹,音色独特,悠扬而高昂,十分悦耳,既可伴奏,也可独奏。
关于鹰笛,塔吉克族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居住在“万山之祖”帕米尔高原上的塔吉克人,还过着狩猎生活,家家户户养着猎鹰,它们白天随主人狩猎,晚上为主人放哨看家。
有一个名叫娃发的猎手,住在达卜达尔山谷里,他家祖辈都是有名的猎户,家里有一支祖传的鹫鹰,已活了一百多年,可眼力还非常好,百里以外的小雀也休想逃避,它的尖嘴和利爪能撕碎一只黑熊。远近猎手都羡慕这只猎鹰,都叫它“鹰王”。
娃发每天带着“鹰王”狩猎,猎获的鸟兽也和过去一样,全被奴隶主夺去。命运如此悲惨,他只有向“鹰王”倾诉自己的哀怨:“塔吉克奴隶啊,像天边坠落的星星。活着的被吸血鬼吸吮,死去的都闭不上眼睛。凶狠的奴隶主啊!残酷无情,冷硬的心肠,像慕士塔格冰峰。塔吉克奴隶啊!难道永远是天边将要坠落的星星?!”这歌声像猎鹰一样张开了翅膀,到处飞翔,传遍了高原、山谷,奴隶主吓得胆战心惊,下令娃发交出“鹰王”,为他家看门护院。
娃发气得几乎昏了过去,“鹰王”对他唱了起来:“娃发娃发,快把我杀,用我骨头,做支笛吧,你有了笛,要啥有啥,就不会受苦啦!”娃发听了又惊又喜,可又怎舍得杀掉自己心爱的猎鹰呢,他抚摸着鹰的羽毛,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鹰王”又唱道:“娃发娃发,快把我杀,我死以后,会成仙家,若不杀我,主家一来,把我抢走,你也难活。”娃发心想,也许它真能变成神仙吧,就把“鹰王”杀了,抽出翅膀上最大的一根空心骨头,钻了三个洞眼,做成了一支短笛,取名“那依”,吹出了动听的曲调。娃发吹起鹰笛,猎鹰成群而至,狠狠地惩罚了奴隶主,使他再也不敢欺压奴隶了。
从此,鹰笛在塔吉克人盛行不衰,并且一直流传至今,可见历史之久远。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中,陈列着一件从南疆巴楚县脱库孜萨米出土的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1年)的三孔骨笛。据民族音乐学家周菁葆先生考证,它就是古代的鹰笛。与今日塔吉克族的鹰笛,在用料,形制和吹奏等方面均完全一致。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