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显地域性特征的毛南族民居
2024-10-20 15:42:15 3
随着中国民族的不断进步,我们早已从古时候的山洞中走了出来,并且经过岁月的积淀形成了适合环境适合我们的民居建筑,毛南族主要集聚在云贵高原,为了适应环境,地域,在毛南族文化中,形成独特的毛南族民居建筑风格。
毛南人的民居有三个特点:一、村落组织、设施与起居习俗带有古百越民族文化因素;二、“干栏”型住房不拘一格,保留时间长久;三、房屋建筑和家用器具使用石材量大。
住宅建筑经历了四个阶段。最初住的是草木结构,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口。稍后是土木结构,分三开间或五、七开间,皆取单数。第三阶段是石木或砖木结构,俗谓石楼。其内外装修皆比较讲究,宽敞明亮。第四阶段,钢筋水泥结构,现在尚不普遍。
干栏式样居室:干栏内外山墙全是以木、石为结构,结实稳当。干栏一般分为两层,楼上住人,楼下圈牲畜,门外有晒台,采光适宜而又可以防潮。
毛难族房屋的楼柱是石柱,楼内的台阶是石条,房基和山墙也大部分是由石块制成,连门槛、晒台、牛栏、桌子、凳子、水缸、水盆等也都是石头垒砌或雕凿的,这些石制用品上雕刻的花鸟鱼虫更是美不胜收。
毛南族的住宅,多数是石基、泥墙、瓦顶,少数为砖墙、瓦顶的房子。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和堆放农具、柴草以及其他杂物,和壮族的“干栏”建筑相似。但毛南放居住大石山区,到处有石头,因此房基或山墙多用精制的料石砌成,还用长条石制成登门的石阶,毛南话叫“突结”(意即石梯)。这些住房称为“干栏石楼”。
以用桁条多少根或多少间(毛南话叫“轰”)来区分住房的大小。有三间、五间、七间、九间等。从屋顶到前后两边屋檐,用十三根桁条的叫“檐十三”,用十五根的叫“檐十五”,用十七根的叫“檐十七”,用十九根的叫“檐十九”。修建“檐十七”的较多,这样的房子,屋里既宽敞,通风采光也良好。“檐十九”屋檐低矮,光线不足,比较阴暗,所以修建的不多。
建房时,用料石、泥巴舂或砖砌成两边山墙,毛南话叫“封山”。中间要木柱、木栌、杵左条做排架。每排用母柱(大柱)两根、子柱两根,用厚板做木栌,把两根母柱和两根子柱联结起来,毛财话叫“排檐”。每根柱底垫有精心凿制成的圆锥形石垫,叫石柱,一般高70-80公分,有的高达一米多。
“排檐”多少,以间数来定。如做三间的要做两个“排檐”,五间的做四个“排檐”,七间的做六个“排檐”,以此类推。间数一般都是单数,因为大门要安在房屋正中,这样两头才均称。每“排檐”竖后,中间横放桁条,钉上栓皮(椽子),上面就可以盖瓦了。如下页“檐十五”的剖面图:
房屋正中一间的顶端放正梁,正梁涂朱红色,写“梁文”。“梁文”以正梁的中心点为界,向两端分开书写,一侧写上梁的年、月、日、辰;另一侧写主家的地址、姓名(地址从省直数到村屯)。正染一间设大门,门楣宽厚,方便喜庆日贴上对联。
门扇用两大块厚板制成,一扇一块。门扇上下两头做一至两寸长长的圆锥,插入门框上下的木质轭锢,不用活页,启闭时发出“哦”的响声,表示户现在已起订或入睡了,因为白天很少关大门。门扇贴门神,有铁制或铜制的门环。
这里的门坎也很讲究,用一块长条料石精制而成,早踩晚踏,也不怕损坏,年代越久,门坎越亮。大门两侧设卧室,均有窗户,以厚板为窗框、窗台,喜庆日也贴上对联。窗扇出也用两块厚板制成,结构和大门一样。屋顶有用瓦片做成的屋脊,一般很少用砖。屋檐用三根竹篾和栓皮交叉结成檐角,防止瓦片跌落。整个房屋结构严谨,牢固美观。
你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