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异曲同工:探究中国春节与西方圣诞节间的异同之处
2024-02-26 19:49:09 2
传统节日其实就是世界人民为了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世界民俗文化当中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的春节是我们最看重的节日,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就犹如我们的春节。那么,中国的春节跟西方的圣诞节有什么差异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圣诞节与春节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产物,一个是基督宗教的礼仪文化,一个则是东方几千年的民间传统。虽然两者都在这寒冬的季节里创造了一种温馨的气氛,在辞旧迎新中寄托着感恩与希望,但是春节和圣诞还是迥然不同的。
从时间上看:西方的年节,大致是由圣诞到新年,前后一周。中国的旧历年(现称春节)则是从早早地吃一口那又黏又香又热的腊八粥时,就微薄地听到了年的脚步,这年的行程真是太长太长,直到转年正月十五闹元宵,在狂热中才画上句号,算一算,四十天。
从象征物看:西方年节里的圣诞树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也就是生命之树、永恒之树,树上挂的小甜饼象征赎罪,点亮的蜡烛象征基督,整个的寓意具有感恩与希望,对新年的丰收和平安充满期盼。中国年节的瓶子、苹果表示平安,金鱼预示富裕,瓜蔓是希望儿孙的绵延,桃子则祈祷长寿,马蜂与猴代表着封侯加官,鸡与菊花都暗喻吉利吉祥,年糕可以用来象征高高兴兴,其全部意义都表现了对喜庆、吉祥、平安、团圆、兴隆、加官、进禄、有余、长寿等的追求。
从表现形式看:中国的年节无论衣食住行、言语行为,一切无不充溢着年的内容、年的意味和年的精神。且不说鞭炮、春联、福字、年画、吊钱、年糕、糖瓜、元宵、空竹、灯谜、花会、祭祖、拜年、压岁钱、聚宝盆等等这些年的专有的物事,单说饺子这一原本的日常食品,到了年节却非比寻常。从包饺子“捏小人嘴”到吃“团圆饺子”,
都深深浸染了年的理想与年的心理。这样,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要放在过年上。平日竭力勤俭,年时极尽消费,原因是使生活靠向理想的水平。过年是人间生活的顶峰,也是每个人特别是孩子一年一度憧憬的梦。
西方人的年节,特别是对基督徒来说,它代表了耶稣的诞生。他要求人们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在采购礼物及寄送圣诞卡片的一阵忙乱中,很多西方人仍会拨出时间去帮助别人。圣诞节提供了很多传扬“平安与世、善意与人”的机会,如一些教会的慈善机构大多数为圣诞节购物的人们而言,是一个熟悉的景象。
他们通常会站在购物中心和商店外面,为有需要的人募捐,收集玩具和衣服,作为穷苦家庭的圣诞礼物。“报佳音”是另外一种能够将欢乐带给左邻右舍的传统方式,尤其是针对那些老人和无法常出门的人,圣诞节的精神鼓励人们在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上互相帮助。
仁爱之家(Habitat for Humanity)则帮助穷苦的人们建盖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成千上万的西方人除了以金钱支持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之外,他们也献出自己的时间在医院、流浪者之家和学校做义工服务。
从敬拜上来看:中国人敬拜的诸神,民间词语中的“上贡”、“烧香”等,无不灌输给人们这样一种观念:过节就是要敬比自己能力强大的人或神。换一种说法,就是中国人崇拜的是生活本身。“过日子”往往被视为生存过程。在人们给天地间的诸神叩头烧香时,并非信仰,亦非尊崇,乃是企望诸神降福人间,能过上美好而又富裕的生活。这无非是想借助神的威力,实现各自的向往,至高无上的仍是生活本身。
谈到西方人的敬拜,让我们首先想到《圣经》中三王朝拜圣婴所带的黄金、乳香、没药这三样礼物。黄金是金属之王代表尊贵,寓意耶稣是“君王”;乳香代表献祭,寓意耶稣是“祭司”;没药是贵重的香料,代表奉献、牺牲、最高的尊敬,寓意耶稣基督是众人的“救主”。也就是说西方人敬拜的是天主的儿子耶稣、基督、默西亚,一位通过马槽、十字架、祭台,为了人类生命获得救赎,获享永恒,与主同福的神子。这种敬拜是一种基于心灵的精神的信仰的理想,而生活的本身只是实现这一理想的过程。
一个民族的节日就是一种文化的生日,这种文化的传承,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在此生活被理想化和理想生活化的过程中,我们所有人在享受着西方年文化的浪漫、感恩与希望的同时,请不要忘记我们心灵的节日,以及春节的真正意义。
您可能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