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茶文化的发展与历史

2024-09-18 10:53:35

  中国是茶的故乡,在中国的发展史上茶文化也在不断的改善,茶文化已经在中国的各个地方生根发芽,每个城市、每个民族都有着不一样的茶文化,山东是中国历史中的名城,在山东文化中。茶文化也占了不可或缺的位置,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山东茶文化的发展和历史吧。

  一、山东茶文化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据陆羽的记述,神农氏是中国第一位发现茶的饮用功能的始祖,而西周鲁国周公则使茶得以闻名于世,故而山东茶文化发展源远流长。饮茶于山东普及,始于唐宋时期,唐代宗李豫时(公元762年至779年)《封氏闻见记》中记有“南人好饮茶,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723年左右)泰安灵岩寺,到处煮茶,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到了中唐,北方饮茶已较为普及,江南大批茶叶长途运往华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自宋代至今,茶已成为山东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而“孔孟之乡”山东作为华夏礼仪之地,更是提倡中国传统礼文化。客来泡茶,是许多地方的民俗和礼仪。茶,蕴含着一种“礼”的象征。

  山东不仅有饮茶之风气,也产茶。《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据竺可桢研究和有关考古资料,指出四、五千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湿热,所以关于上古时期这一地区有茶的传说是有可能的。后由于气温骤然变寒使茶绝迹。据地方志记载,山东在元、明时期,昆嵛山区曾设有管理茶叶生产的机构“茶场提举”。又《中国茶叶》1979年曾报道,1940年日本石川县茶叶组合副组长本山亮一来山东调查种茶的可能性,在津浦铁路沿线北纬36°以南的旷野中,发现一株唯一的大茶树,“粗有三抱,高达五丈余”。

  同年日本《茶》刊报道了这一发现,并刊载了大茶树照片一幅,但没有山东省茶的试验、生产记载。新中国建立后,山东于50年代开始从南方引种茶。在1952年到1966年期间,山东省进行“南茶北引”试种,从1966年起山东省开始有计划地发展茶叶生产,在对山东省宜茶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全面调查以后,主要选择了三个区域开展大规模的引种试种:
  (一)东南沿海茶区,包括崂山、胶南、日照、莒南、莒县、五莲、临沭等市县。

  (二)鲁中南茶区,包括沂水、沂南、平邑、蒙阴、临朐、泰安、新泰、莱芜、费县、苍山、郯城、枣庄等市县。

  (三)胶东半岛茶区,包括海阳、乳山、文登、荣成、牟平、蓬莱、招远、莱阳、即墨、平度等市县。

  其中,东南沿海的茶叶种植面积一直巩固在2万亩左右,几乎不存在冻害问题,种茶的经济效益高于相同条件的其他经济作物收入,是山东省最适宜茶区。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继续坚持“南茶北引”,大力发展茶生产,取得了显着成就。山东省的茶生产经历了5个阶段,目前已形成3个重点茶区。

  1、零星种植阶段(1952~1961年)
  1952年泰安县率先开始引茶种植于徂徕山。1959年,省商业、农林、供销等部门从安徽黄山引进茶籽,在东南沿海7个县种植约330hmz,除青岛中山公园所剩几株外,其余全部死亡。1960年从中国茶叶研究所运来茶籽,栽植于省园艺研究所(泰安),法如种麦,越冬死亡。

  2、计划引种阶段(1965~1970年)
  1964年省委书记谭启龙在青岛考察工作,见到中山公园的成活茶树,即向农林、商业、供销部门交待了引种任务。1965年首先在五莲、青岛、临沂等地试栽,1966年扩大到淄博、烟台、潍坊、泰安等地。在总结以前引种失败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种茶的地形必须是背风向阳半山坡,并把好三关,即播种质量关、出苗关和越冬关。1967年在26个县播种近130hm2,成活率达45%,1968年播种成活率达85%,1970年种植160hm2,成活率达95%。自此总结出山东种茶必须抓好四个结合:种茶与植树造林(防护林)相结合、种茶与深翻改土相结合、种茶与兴修水利相结合、种茶与畜牧养殖相结合。

  3、扩种和高产攻关阶段(1971~1980年)
  1972年9月16日,《人民日报》登载山东省“南茶北引”成功的报道。1973年10月,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日照县召开了6省区(山东、西藏、新疆、陕西、河北、辽宁)“南茶北引西迁”经验交流会,与会专家认为山东省“南茶北引”是成功的。这一结论打破了理论界长期认为北纬30度以北不能种茶的历史。到1978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近7300hm2,以后又在日照、胶南、五莲、荣成等地安排了茶叶高产栽培攻关试点,促进了茶叶产量的提高。

  你可能也喜欢:
  
  
  
  

同类文章
《探秘神秘白族饮食文化:揭开其独特特色和奥妙》

《探秘神秘白族饮食文化:揭开其独特特色和奥妙》

  每个民族的饮食都有自己的特色,那是因为每个民族所生活的地方不一样,饮食习惯和传承文化都不同的缘故。而白族几乎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应景食品。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白族文化吧!  白族注重节庆,几乎每节都有一至数种应景食品。如春节吃叮叮糖、泡米花茶和江斋饭;三月街吃蒸糕和谅粉;清明节吃凉拌
2023-12-20
锡伯族传统美食:不可或缺的饮食文化之一——发尔合芬

锡伯族传统美食:不可或缺的饮食文化之一——发尔合芬

  发尔合芬是锡伯族每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种主食,如果有客人来到家里,锡伯族人也会拿出发尔合芬来招待客人。这样既可表示自己对客人的尊重,又能让客人品尝一样锡伯族的美食。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锡伯族文化吧!  在锡伯族朋友家里作客,主人会请你吃一种发面薄饼“发尔合芬”。发面饼是锡伯族人最喜爱的食
2023-12-20
探究人间美味:揭秘土家族的丰富多彩饮食文化

探究人间美味:揭秘土家族的丰富多彩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反映了人们在日常饮食中的方式、过程和功能等结构组成的一个总和。它是一个民族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思想和哲学。同时一个地方的饮食也受到环境,生产力的影响。在土家族文化中饮食这方面就有着较重的地域色彩。  饭外,以包谷饭最为常见,包谷饭是以包谷面为主,适量地掺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
2023-12-20
全羊席——关于锡伯族文化的典型代表

全羊席——关于锡伯族文化的典型代表

  锡伯族中最具代表的全羊席,是跟满汉全席是一个意思,都是由一些最具有代表性的菜肴组成一桌宴席。一桌满汉全席可以让你吃遍大江南北,而一桌全羊席却是能让你吃遍羊的每一个地方。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锡伯族文化吧!  锡伯族全羊席是该民族最具特色的肉类菜肴,是锡伯族饮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全羊席的
2023-12-20
探究苗族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让你不由得沉醉其中而难以自拔!

探究苗族饮食文化的独特之处,让你不由得沉醉其中而难以自拔!

  人的生活基础无非都是在“衣食住行”上面,同时以上四点也是一个地方特色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饮食作为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项在苗族文化里也是有其独到之处。在饮食习惯上面也是与其他民族不尽相同。  苗族多以大米为主食,玉米、红薯、小麦等为辅,杂以养麦、大麦、燕麦、高粱等。嗜酸辣咸,好烟酒茶。饲养家禽家
2023-12-20
探究背后意义:深入探讨粗茶淡饭的真正含义及其文化背景

探究背后意义:深入探讨粗茶淡饭的真正含义及其文化背景

  粗茶淡饭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比较长提到的一种词语,我们总是说“粗茶淡饭延年益寿”,但是很多人觉得这句话有点道理,可是我们却不太知道粗茶淡饭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饮食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学习一下粗茶淡饭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吧!  人们常说,“粗茶淡饭延年益寿”,那么粗茶淡饭到底是
2023-12-20
你吃过中国最臭的美食,它们有哪些种类?

你吃过中国最臭的美食,它们有哪些种类?

  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很多菜色的味道是很独特的,例如我们比较常见的长沙臭豆腐、酸笋等等。在中国,我们其实在生活中常常吃到一些奇奇怪怪的“美食”。那么,大家在中国吃过最“臭”的美食有多少种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饮食文化的角度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臭腐乳  臭腐乳的诞生是王致和的功劳,落榜的他无
2023-12-20
你了解中国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吗?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起探索各地美食!

你了解中国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吗?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一起探索各地美食!

  中国是个多民族相互融合的国家,我们拥有多达56个民族。除了人口最为庞大的汉族,其他少数民族都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又有满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壮族等等最具代表。他们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基本代表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  少数民族莱少数民族菜也称“民族风味莱”,是我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古以来就
2023-12-21
探究中国饮食文化演变的历史轨迹:一场启示性的文化之旅

探究中国饮食文化演变的历史轨迹:一场启示性的文化之旅

  中国饮食文化很早便形成了,在若干年间并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变化,毕竟我们讲究因地制宜。但是随着近代我们开始固步自封又加之西方先进思想的冲击,中国文化也在动荡中不断的变化,其中就包括了中国的饮食文化。  早在距今一万年年到四千年前的时间里,中国便形成了以粟、菽、麦等“五谷”为主要食物原料的黄河流域饮
2023-12-21
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和范围:文化传承、地域差异与多元融合

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意义和范围:文化传承、地域差异与多元融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对饮食有更多的,实际意义的要求。使得中国饮食文化从来没有的创新发展。在这一期间中国饮食文化的定义也在发生着变化。不仅仅是局限在文化的范畴。  饮食文化是一个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哲学的普泛的概念,中国饮食文化涉及到食源的开发与利用、食具的运用与创
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