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公司起名基本方法:利用俗语起名法的技巧
2023-03-31 16:59:00 3
俗语起名法 -公司起名基本方法介绍
俗语起名法是指人们根据通俗语言或喜闻乐见的口语为公司店铺取名的方法。当商品在市场上获得一定的信誉后,顾客们开始交口称赞,随口为主人取出外号。因为外号比本名更响亮,店主便乘势推广这个名称作为自己的招牌。用俗语做店名可以更容易地赢得下层群众的认可和亲近感,有时候甚至比雅称还要受欢迎。比如,北京的全素刘、钢刀王、烤肉季等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取的名。另外,还有一些更有名的例子,比如王麻子刀剪铺。该店的名字始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的时候,当时王姓店主有一个麻子。因为这家杂货铺经销的剪刀质量非常好,人们不约而同地称之为"王麻子刀剪铺"。直到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麻子的后代接办了这家杂铺并专门经营刀剪,才正式将"三代王麻子"挂在店招上。
与此相同的例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天津有一家着名的狗不理包子店。最初,这个店只是个小摊,主人叫高贵友,小名叫"狗子"。从制馅、捏包、蒸包子到售卖,全由他一个人完成。因为实在太忙了,他在摊头上放了一把筷子和一摞碗,顾客们要买包子,就把钱放在碗里递给他。他按钱给包子,顾客吃完之后,放下筷子就走了。整个过程中,他可以完全不用说一句话。于是,人们就开玩笑说他是"狗不理"。后来,店铺发展成了正式商铺,"狗不理"也成了店名。
其他例子如上海的利男居饼家,在设立分店时受到了一位广东老太太的启发,取名"一定好"。结果,生意果然非常好,该店在虹口一带的名气比总店还要响亮。还有"好吃来"瓜子大王、"鲜得来"排骨年糕、"天晓得"药梨膏糖商店,都用上海话作为招牌,让上海人感到亲切。
南京路上的小花园鞋店是另一个有趣的例子。在20世纪30至40年代,上海的浙江路和南京路一带有上百家鞋子店,如"大香槟"、"小香槟"、"五洲"、"环球"、"中国"、"大中国"、"月宫"、"鸳鸯"等。这些店里有各种各样的鞋子,尤其是绣鞋的品种非常丰富,颜色齐全。顾客来到这里,犹如置身于一个迷幻的鞋子世界,谁也说不清楚什么时候开始,在这个鞋子市场上,小花园就成为了一个代表性字符。人们开始形成了一个概念:买鞋子就要到小花园。但那时候,一百多家鞋子店中都没有一家叫做"小花园"。直到1959年,为了发扬小花园鞋子的经营特色,上海商业部门从小花园一带的鞋店中,聚集了一批手艺高超的制鞋工人,在南京路和山西路开设了一家名叫"小花园"的鞋店。这样,巧妙地利用了原来的标识及其代表的信誉,使新开的鞋店一下子成为了名店。
总之,俗语起名法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尤其在小店和商铺中非常常见。只要找到一个好听、有意义的口语,就可以借此打造出非常响亮的商铺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