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华文化中对名字的称谓以及字的尊称和用法
2023-04-02 07:48:57 5
古代对于名字的称谓十分讲究,这是因为古代极度注重礼节。在人际交往中,名字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者对上对下、长幼之间的称呼。同龄人之间,除非十分熟悉,否则不称呼对方的名字,对于陌生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同辈之间互相称呼字,则被视为有礼貌的表示。当上下级或者卑贱之人书信或呼叫时,可以称呼字,但是决不能称呼名字。特别是君主或者自己的父母尊长的名字,更是连碰都不能碰,否则就被视为“大不敬”或“大逆不道”,因此我国出现了独特的“避讳”制度。
在古代,姓名合在一起的称呼也是为了表现出尊重。其中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在先秦时代,当两个名字连在一起时,要先写字再写名字。例如:孔子的先祖孔父嘉,其中“孔父”是字,“嘉”是名字,姓为“公孙”;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其中“纥”是名字,“叔梁”是字,姓为“孔”;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其中“视”是名字,“孟明”是字,姓为“百里”;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其中“术”是名字,“西乞”是字,姓为“蹇”;蹇叔的儿子白乙丙,其中“丙”是名字,“白乙”是字,姓为“蹇”。
第二种情况是在汉朝之后,当两个名字连在一起时,要先写名字再写字。比如,在曹丕的《典论·论文》中,提到了“建安7子”的名字连称,都是先写名字再写字。
在当今社会,一切追求高效、方便、快捷。人们在起名字时,已经不再那么注重规矩了。许多人不再使用字号,姓名的数量减少,但在质量上绝不能马虎。许多父母在怀孕时就会找命理师,一旦宝宝出生就会根据生辰八字来命名,希望宝宝未来得到好运、前途似锦。这样的父母心意可嘉。
总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名字称呼的顺序和称谓方式也可能不同。但是,名字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最基本的认知符号之一,因此在起名字的时候,我们应该认真、谨慎、负责任。